第751章 连心锁(2013.5.18)

暮春五月的风,带着一种近乎温存的暖意,从老城区狭窄的巷口溜进来,拂过青石板路缝隙里悄然滋生的几星绿苔。王秀芹的脚步有些虚浮,像是踩在浸了水的棉花上。刚过去的灾难日日夜夜在她身体里刻下了印痕,尤其是胸前那持续的胀痛,一阵强过一阵,像有滚烫的针在反复刺扎,提醒着她废墟深处那场惊心动魄的哺育。她下意识地用手臂轻轻拢了拢胸前,那里除了难以言喻的生理痛楚,还贴身揣着一样东西——那块历经劫难、已然停摆的旧怀表。

巷子深处,一块被岁月熏染得发黑发亮的木招牌悬在门楣上,“永记钟表”四个字在暮色里显得格外沉静。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玻璃木门,一股陈旧却并不难闻的气息扑面而来:是机油、金属粉尘、还有木头久存于室内的混合气味。昏黄的灯光下,无数细小的尘埃在光柱里无声飞舞。柜台后,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老花镜和单眼放大镜的老师傅抬起头,脸上沟壑纵横,眼神却锐利得惊人。

“老师傅,”王秀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沙哑,她从贴身的衣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那块被血污和灰土浸染得失去了光泽的怀表,轻轻放在擦得锃亮的玻璃柜台上,“劳烦您,看看这个……还能修好么?”

老钟表匠——陈师傅,放下手中精细的镊子,拿起怀表。他那双布满老年斑却异常稳定的手,熟练地打开表盖。布满划痕的金属表面下,那根静止的秒针,仿佛凝固了时间。他拿起单眼放大镜,凑近表盘,仔细端详着内部复杂的机芯结构。当他转动表身,目光落在表盖内侧时,动作顿住了。放大镜片后,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睛骤然睁大,流露出难以置信的惊愕。

“这…这刻痕……”他猛地抬头,厚厚的镜片也挡不住他眼中的精光,“这位大姐,这表盖里新刻的‘不恨天涯行役苦’,是您的手笔?”

王秀芹微微一愣,随即点了点头,苍白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赧然:“是…是我今早请街角刻章的老刘给刻的。想着…总该添点新念想。”

“新念想?”陈师傅摇着头,手指激动地点着怀表内部那异常复杂的机芯结构,“新念想是小事!您知道您这老怀表里藏着什么吗?老天爷!”他几乎是喊了出来,引得角落里几个修表的顾客都侧目看来。

他小心翼翼地将怀表翻转,将放大镜对准机芯深处一个极其隐蔽、非专业眼光绝难发现的微小齿轮组。“您看这儿!这不是普通的计时装置!这是‘莫尔斯潮汐记录仪’!德国‘格拉苏蒂’船钟才有的顶级配置!”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这机芯里,藏着1970年基尔港,某月某日某时,连续四十八小时完整的潮汐波动数据!毫秒级精度!这东西,是能反演当年沉船真相的铁证啊!”

“潮汐…数据?”王秀芹只觉得一阵眩晕,胸口的胀痛似乎更剧烈了,她下意识地扶住了冰冷的玻璃柜台。冰冷的触感让她稍微清醒了一点。1970年基尔港……沉船……真相?这些词语像沉重的铅块砸进她混沌的意识里。她看着陈师傅手中那小小的金属块,它不再只是一块丈夫的遗物,它变成了一个沉默多年的秘密匣子,此刻正被一把无形的钥匙撬开了一条缝隙。恍惚间,她仿佛又看到了李长庚年轻的脸庞,带着一丝她当时未曾读懂的复杂神情,在码头与她告别……难道,那场让她恨了一辈子的“抛妻弃子”,背后竟有如此玄机?

与此同时,国安部大楼顶层,李玄策的办公室笼罩在一种沉静而紧绷的氛围中。巨大的落地窗外,夕阳正为京城的天际线涂抹上最后一层辉煌的金红,但这壮丽的光景丝毫未能缓解室内凝重的空气。宽大的办公桌上,摊开着一份来自“丝路地脉安全局”西疆分局的加急密报,标题触目惊心:“‘木卡姆谐波’残余势力活动异常,疑与境外间谍组织‘沙海之狐’联动,目标指向神舟十号发射任务。”

李玄策靠在宽大的椅背里,食指无意识地、一下下地叩击着光滑的红木扶手,发出笃笃的轻响。他面前的烟灰缸里,几个烟蒂无声地诉说着主人此刻的焦虑。神十任务已进入倒计时,这是国家航天事业的关键一步,更是无数科研人员心血的结晶。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足以牵动他紧绷的神经。敌特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蛇,吐着信子,伺机而动。

就在这时,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秘书小张快步走了进来,将一个用牛皮纸档案袋密封好的文件放在桌上,低声汇报:“部长,技术侦察局刚破译截获的加密通讯片段,源头指向基尔港方向,内容……似乎与三十多年前的‘海鸥号’沉船案有关联。另外,”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老太太那边……刚去了老城区的‘永记钟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