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策,你还记不记得九七年夏天,咱们在哈一精那次?” 王铁柱几碗啤酒下肚,脸上泛着红光,话匣子彻底打开,“那鬼天气,热得车间跟蒸笼似的!咱厂里那几台老毛子的老爷车床,轴瓦烫得能煎鸡蛋!工人们汗流浃背,怨气冲天,眼瞅着就要撂挑子!”
李玄策夹了一筷子清炒豆苗,嘴角噙着笑意:“怎么不记得?你当时急得嘴角都起泡了,跑来找我。”
“可不嘛!” 王铁柱一拍大腿,“你当时是防汛站副处长了吧?我寻思你这搞防汛的,管天管地也管不着咱车间热不热啊?结果你倒好,二话不说,跑去跟后勤老刘头嘀咕了半天。嘿!你猜怎么着?” 他故意卖了个关子,环视众人。
方清墨给李长庚盛了半碗汤,笑着接话:“他是不是把防汛站储备的降温冰块给弄过去了?”
“哎哟!嫂子你可真神了!” 王铁柱竖起大拇指,“没错!那家伙,一车车的冰块,冒着白气就拉进车间了!直接敲碎了铺在机床基座周围,还弄来几台大功率的工业风扇对着吹!那凉气儿一上来,嘿,工人们立马眉开眼笑!老毛子的机床也消停了,那效率,蹭蹭往上涨!老厂长后来知道了,直夸你小子脑瓜子活络,是块当厂长的料!” 他看向李玄策,眼里满是感慨,“那时候,谁能想到你小子后来真当了咱沈阳一厂的厂长,再后来……” 他顿了顿,没往下说,只是端起碗,“来,敬咱李厂长当年的冰块!”
李玄策笑着与他碰碗,碗沿发出清脆的“叮”声。他看向父亲,解释道:“防汛物资调用有严格规定,但那批冰是临期储备,本就要更换,报备后合理利用,不算违规。关键时候,解决问题不能只盯着条条框框。” 他的语气平淡,却透着一股举重若轻的从容。
李长庚静静听着,看着儿子在灯光下沉稳的侧脸。冰块解困,看似小事,却蕴含着洞察需求、灵活变通、善用资源的智慧。这份在基层淬炼出的务实与机变,或许正是他能走到今天的重要基石。
“说到‘关键时候’,我也想起一事儿。” 周卫国放下筷子,扶了扶眼镜。他说话总是慢条斯理,带着物流行业特有的精准。“大概是零五年吧,我刚调到德迅负责华东区危险品运输安全督导没多久。一次,一批剧毒化工原料,从德国汉堡港经海运转陆运到沪上,手续齐全,但我在复核路线和应急预案时,发现其中一段陆路运输计划经过一个大型地下水源地的敏感区上方。虽然出事概率极低,但万一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后怕:“我紧急叫停,要求更改路线。可德国总部那边不干,说合同签死了,改线成本巨大,时间也来不及,坚持原方案。两边僵持不下,眼看就要违约,压力山大。实在没辙了,半夜给玄策打电话诉苦。他那会儿刚进国安部吧?”
李玄策点点头,夹了块排骨放到父亲碗里,示意他尝尝方清墨的手艺。
“玄策在电话里就问了三个问题。” 周卫国回忆着,眼神里带着佩服,“第一,出事后果有多严重?我说,可能污染百万人口饮用水源。第二,对方坚持的理由核心是什么?我说是成本和合同。第三,有没有替代方案?我说有,绕行另一条高速,多一百公里,但全程避开敏感区,安全系数高。”
“然后呢?” 李天枢听得入神,小嘴微张,连玉米都忘了啃。
“然后?” 周卫国笑了笑,“玄策就说了一句:‘卫国,人命关天,水源是命脉。成本能算,命脉断了,拿什么算?跟德国人说,安全红线不容谈判。如果他们担心违约成本,我们可以协助沟通国内接货方,争取理解,必要时,我这边可以协调相关部门介入,从国家安全角度提供支持依据。’”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感慨:“就这一句话,像给我吃了定心丸。我拿着‘国家安全’这个尚方宝剑(当然措辞很委婉),再去跟德国佬据理力争,又积极协调国内客户。最后,德方妥协了,同意改线。那批货安全抵达,客户后来知道了内情,不但没怪罪,反而对我们德迅的安全意识大加赞赏。玄策,这事儿,我一直记着。你那句‘人命关天,水源是命脉’,还有那份担当,够我学一辈子。”
石桌旁一时安静下来,只有风吹过槐树叶的沙沙声。王铁柱重重拍了下周卫国的肩膀:“好!卫国这事儿办得地道!玄策看得更透!该硬气的时候就得硬气!”
李长庚默默咀嚼着儿子夹给他的那块排骨,肉质酥烂,酱香浓郁。他看着李玄策。儿子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只是端起碗,和周卫国轻轻碰了一下:“职责所在,分内事。你们在一线,更不容易。” 灯光下,他眼角的细纹里似乎藏着许多这样不足为外人道的“分内事”,桩桩件件,都系着万家灯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爸爸,” 李天枢忽然抬起头,小脸在灯光下显得异常认真,黑葡萄似的眼睛亮晶晶的,“卫国伯伯说的那个地下水源地……是不是在……嗯……有点像‘地龙翻身’之前的那种感觉?闷闷的?” 他小手无意识地比划着,似乎在捕捉某种模糊的感应。他特殊的预警能力,有时会以这种孩童式的直觉闪现。
李玄策和方清墨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方清墨轻轻握住了天枢的小手,温柔地摩挲着:“天枢真细心,记住,安全的事,再小心都不为过。” 巧妙地将话题引开。
李玄策则看向周卫国,神色如常,眼神却深了一分:“天枢提醒得对。老周,你督导的那些路线,尤其是涉及敏感区域的,定期排查绝不能松懈。有时候,隐患就藏在‘万一’里。” 他看似顺着儿子的话在叮嘱老同学,却将一次可能涉及国家资源安全的潜在风险预警,不动声色地传递给了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