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凝重的沉默中一分一秒地流逝。李玄策的目光,像最精密的探针,一遍又一遍地扫过白板上那令人目眩的符号阵列。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会议桌面上轻轻敲击,指关节因用力而微微凸起,发出极轻微却极有韵律的“笃、笃”声。这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回荡,像是某种古老计时器的回响,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终于,那敲击声停了下来。
他缓缓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只有一种沉静如深潭的决断力。那双深邃的眼眸扫过在座的每一位核心成员,目光锐利而稳定,瞬间驱散了弥漫在空气中的一丝迷茫和不安。
“两条路。” 李玄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清晰地穿透了会议室沉闷的空气,“第一,按最高保密层级程序,立刻启动‘玄鉴’预案。” “玄鉴”,是内部用于引入高度保密、背景绝对可靠的外部顶级专家的特殊通道,启动它,意味着此事的危险性和优先级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需要最顶尖的头脑,古文字学、符号学、密码学、理论物理学……甚至是古代宗教仪式和神秘学领域真正有建树的学者。范围要广,筛选要严,速度要快。老赵,你牵头,名单和背景审查,我要在四十八小时内看到初步方案。”
老赵神色一凛,重重点头:“明白!”
“第二,” 李玄策的目光转向小吴和老赵,最后落在王铁柱身上,“深挖!古籍的来源,每一片残页的流转路径,经手过它的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位提供线索的老教授,他的人际网络、学术交流、近期接触的所有异常信息,都要像梳篦子一样过一遍,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同时,启动‘溯源’行动,动用所有可信的、非官方的民间信息渠道,查找与这种符号系统相关的任何现代线索——文物市场、古籍收藏圈、冷门学术团体、甚至是某些打着传统文化旗号的特殊组织。铁柱,你负责协调外围,卫国那边的情报网,也要动起来。”
王铁柱沉声应道:“是!我马上联系卫国,他那张网,捞点市井里的‘怪鱼’最在行。”
“记住,” 李玄策的指尖重重地点在桌面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如同战鼓擂动,“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一个跨越漫长时空的对手。它留下的痕迹,既是谜题,也是陷阱。每一步,都要如履薄冰,既要大胆假设,更要小心求证。任何发现,无论大小,无论看起来多么荒谬,第一时间上报!”
命令清晰下达,目标明确锁定。会议室里凝滞的空气仿佛被注入了新的动力,刚才的沉重压抑,迅速被一种高度聚焦的紧张感和临战状态所取代。纸张翻动的沙沙声、键盘敲击的嗒嗒声、低声而快速的讨论声重新响起,每个人都迅速进入了角色,像精密的齿轮开始高速咬合运转。
李玄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外,城市的圣诞灯火依旧璀璨,勾勒出冰冷的钢铁森林轮廓。他将自己沉入宽大的皮椅中,揉了揉突突直跳的太阳穴。桌上,一份刚刚送来的文件静静地躺在那里。深蓝色的封面上,只有两个醒目的朱红色大字——“绝密”。这是启动“玄鉴”预案的正式申请文件,厚厚的一叠,像一块沉重的砖石,压在他的心头。他拿起钢笔,笔尖悬停在签名栏上方,墨迹在灯光下凝成一粒饱满的黑点,仿佛凝聚着千钧的重量。签下去,就意味着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深渊的大门,可能释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也可能引来更可怕的飓风。他闭上眼,脑海里闪过冰湖上巨大的裂纹,闪过李天枢在冰面上摔倒时惊愕的小脸,闪过方清墨沉静而带着关切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