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原始影像资料,加密等级提升至‘昆仑’。现场采集的冰样、土壤样本,尤其是青金石接触点的冰屑,立刻送交方清墨教授的生物物理实验室进行同位素分析和微痕检测。”
他的指令清晰、冷静,条理分明,每一个字都像一块坚冰,砸在忙碌的技术中心地板上。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插在口袋里的手,指尖在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那不是恐惧,而是一种更深的、面对认知边界被强行撕裂时的眩晕感。他端起放在控制台上的保温杯,拧开盖子。滚烫的水汽蒸腾上来,扑在脸上,带来短暂的暖意。他喝了一大口,热水滚过喉咙,落入胃里,却像浇在冻土上的沸水,只激起一阵空虚的灼痛,那盘踞在心底的寒意,纹丝不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部,”小张忍不住又开口,指着屏幕上被算法模拟还原出的冰裂整体图案,旁边叠加着李念墨标注的《连山易》遁卦爻位线,“这个吻合度……实在太惊人了。排除所有已知的人为和自然因素后,我们……我们还能用什么模型来解释?”他的声音里充满了面对未知的茫然。
李玄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那完美重叠的线条,冰蓝与古青交织,仿佛在无声地嘲笑着现代科学的边界。他沉默了几秒,声音低沉而坚定:“解释不了,就先记录。记录下所有无法解释的细节、数据、现象。科学不是神学,它允许存在‘未知’。我们的任务,是确保这个‘未知’,不会威胁到国家和人民的安全。继续工作。”
说完,他不再看那令人心神不宁的屏幕,转身大步离开技术中心。走廊的灯光惨白而安静,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里回荡。他需要去向更高层汇报,用他能掌控的语言,描述这场发生在青海湖冰面上的“异常事件”。
汇报室的门厚重而隔音。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只坐着三位核心领导。灯光聚焦在中央,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李玄策站在投影屏前,屏幕上正显示着冰裂宏观图、幽蓝光点的特写以及被青金石压制后能量衰减的对比图。他没有用“卦象”、“预知”这样的字眼,所有的描述都紧扣“异常自然现象”、“未知能量源”、“特殊地质应力显现”。
“……基于现场勘查和技术部门初步分析,”李玄策的声音平稳得像在宣读一份标准报告,只有最熟悉他的人,才能从他那比平时略慢半拍的语速中,捕捉到一丝极力压抑的波澜,“目前可以确认,青海湖冰面出现的特定几何裂纹与能量异常释放点之间存在高度空间关联性。该能量源性质未知,具有瞬时强脉冲特性,对局部冰层结构稳定性构成潜在威胁。我方采取的物理压制手段(指青金石和冷淬法)有效中和了其活跃性。相关样本及数据已进入深度分析流程,暂无证据表明此事件与境外已知敌对技术存在直接关联。初步判断,为罕见的、具有高度地域特异性的复杂自然现象叠加。”
他汇报完毕,微微垂下视线,等待着。空气仿佛凝固了。他能感觉到三道审视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聚焦在他身上,试图穿透他冷静的外壳,挖掘出冰层之下那些更离奇、更令人不安的真相。其中一位领导,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光滑的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每一下都像敲在李玄策紧绷的心弦上。
“玄策同志,”终于,坐在中间的领导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你个人,在现场的感受如何?”他没有问数据,没有问技术细节,直接指向了汇报者最隐秘的核心。
李玄策的身体几不可察地绷紧了一瞬。他抬起头,迎向领导深邃的目光,那目光仿佛能洞悉人心底最深的波澜。他沉默了两秒,这短暂的沉默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漫长。指间残留的、源自冰湖深处的寒意似乎又加重了几分。他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冰层下艰难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