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暗下。沟通暂时陷入僵局。官僚主义的壁垒,此刻比太平洋的海水更冰冷,更令人窒息。
李玄策猛地转身,不再看那熄灭的屏幕。他深邃的目光扫过指挥中心巨大的世界地图,最终落在日本东北部海岸线上。宫城,仙台…那里生活着成千上万的普通人!
“启动‘海燕’预案!”李玄策的声音如同金石交击,在凝重的空气中炸响,“目标:仙台!人选:陈雨生!”
陈雨生,哈市工业大学材料物理系的留日博士生,方清墨的得意门生之一,也是国安部在日外围技术支援网络的隐秘节点。他表面上是仙台大学交换生,研究方向是海洋工程材料耐腐蚀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密指令瞬间发出。几秒钟后,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接通了陈雨生宿舍的摄像头画面。一个戴着黑框眼镜、面容清秀却带着浓浓书卷气的年轻人出现在画面中,背景是堆满书籍和实验器材的狭小房间。他显然刚从睡梦中被惊醒,眼神还有些惺忪,但看到屏幕上李玄策冷峻的面容和最高级别的加密标识时,瞬间清醒,挺直了脊背。
“雨生。”李玄策的声音透过加密信道传来,清晰而凝重,“宫城外海,坐标已发送。地磁异常,波动峰值。日方预警受阻。我需要你,立刻携带‘谛听’原型机(一种基于方清墨团队石墨烯传感技术开发的便携式地磁/次声波综合监测仪),潜入仙台港区制高点,最好是废弃的松岛灯塔!实时回传原始数据流!这是最高指令,风险等级:深红。是否明白?”
陈雨生看着屏幕上那个刺眼的坐标和标注的“深红”等级,镜片后的瞳孔猛地收缩。他深吸一口气,没有任何犹豫,声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清亮与决绝:“明白!保证完成任务!” 他立刻转身,从床底一个伪装成工具箱的暗格里,取出一个仅有巴掌大小、形似黑色金属烟盒的扁平设备——正是“谛听”。
仙台,松岛湾。乌云低垂,压在海面上,空气沉闷得令人喘不过气。着名的“松岛美景”在铅灰色的天幕下失去了往日的灵秀,只剩下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废弃的松岛灯塔矗立在一处突出的礁岩上,斑驳的白色塔身在阴沉的天色中显得格外孤寂。
陈雨生背着双肩包,穿着不起眼的冲锋衣,如同一个普通的摄影爱好者,艰难地攀爬着通往灯塔的湿滑石阶。海风带着咸腥和不安的气息,吹拂着他额前的碎发。他怀里紧紧抱着背包,里面是正在悄然运转、接收着来自深海不祥脉动的“谛听”。
终于登上灯塔平台。视野豁然开朗,浑浊的海水拍打着下方的礁石,卷起灰白色的泡沫。远处海天相接的地方,颜色深得如同墨染。陈雨生迅速找到一处背风的、锈蚀的栏杆角落,小心翼翼地取出“谛听”,启动自带的磁吸底座,将其牢牢吸附在冰冷的铁质塔身上。设备侧面的微型信号灯亮起幽蓝的光,表示已开始工作并加密传输数据。
就在他刚刚完成安装,长舒一口气时,一阵低沉而肃穆的吟唱声,混合着海风的呜咽,隐隐约约从灯塔下方的海湾传来。
陈雨生好奇地探头向下望去。
只见几艘小小的渔船停泊在简陋的避风港里,船身随着涌浪轻轻摇晃。十多位穿着传统渔民服饰、皱纹深刻的老人,正聚集在岸边一处小小的神龛前。神龛里供奉着面目模糊的海神像。老人们神情凝重,甚至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恐惧,他们点燃香烛,将一尾尾银光闪闪、但形态极其怪异的大鱼——那些鱼身体扁平细长,嘴部尖利如矛,眼睛大得不成比例——恭敬地摆放在神龛前的石台上。然后,他们深深鞠躬,口中吟唱着古老而悲怆的调子,将手中的清酒缓缓倾洒入海。
“リュウグウノツカイ(龙宫使者)…” 陈雨生身边,一个同样在灯塔上拍摄风景的本地老摄影师,看着下面的祭祀场景,用日语喃喃低语,声音带着敬畏,“‘地震鱼’…它们从深海出来,是来警告的啊…老人们说,这是大海在发怒前的征兆…”
“地震鱼?”陈雨生心头猛地一凛!他听说过这种传说,深海鱼因地质剧烈变动被迫上浮,被视为灾难前兆!他立刻举起手中的长焦相机(伪装),对准那些被渔民供奉的怪鱼。镜头里,那些鱼死寂的眼睛空洞地望向天空,银白的鳞片在阴沉的天光下反射着诡异的光泽。
就在这时!
嗡——嗡——!
他贴身口袋里的加密卫星电话疯狂震动起来!是李念墨的越洋加密视频请求!信号极其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