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风起伶仃洋(2010年11月1日)

十一月的南海,依旧暖风熏人。澄澈如巨大蓝宝石的海面下,蕴藏着令人心动的宝藏与复杂交错的暗流。然而,这片自古以来渔民耕海牧渔的祖宗海,近来却颇不宁静。无线电波里,国际新闻的字里行间,以及沿海渔村归港船老大紧锁的眉头和压低嗓音的交谈中,一种无形的紧张感,如同海上的低气压,悄然弥漫。关于航路争议、资源勘探摩擦、甚至渔船遭遇无理驱赶的传闻,像被海风卷起的细碎浪沫,不断拍打着海岸线。

国安部李玄策的办公室内,光线被厚重的窗帘隔绝了大半,营造出一种适合深度思考的沉静氛围。唯一的光源,来自墙上一幅巨大的、灯光映射下的南海全域电子海图。深邃的蓝色底图上,星罗棋布着岛屿、礁滩、标注着传统渔场范围的虚线、繁忙的国际航路,以及一些被特别标红、闪烁着警示信号的争议区域。李玄策站在地图前,如同一尊凝固的礁石,身影被屏幕幽蓝的光勾勒得格外挺拔。他的目光,锐利如鹰隼,久久地、一寸寸地扫过那片广袤而敏感的海域——那片被称为伶仃洋外、更广阔的蔚蓝国土。

海图上每一个跳动的光点,每一条标注的虚线,都牵扯着国家的核心利益与沿海万千百姓的生计。他深知,这片海域下的油气资源、可燃冰远景、乃至丰富的渔业资源,是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其扼守的黄金水道,更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然而,觊觎者环伺,摩擦升温绝非偶然,背后是资源争夺、地缘博弈与某些域外势力推波助澜的复杂交织。

笃笃笃。

轻轻的敲门声打破了寂静。秘书引进来一位身着便装、精神矍铄的老人。老人虽已年过七旬,腰板依旧笔直,步伐沉稳,眼神中沉淀着大海般的深邃与沧桑。他是陈镇海,李玄策父亲的老战友,共和国第一代驱逐舰舰长,在南海的风浪里搏击了大半辈子,如今虽已退休,但心从未离开过那片海。

“陈老,您来了!快请坐!” 李玄策快步迎上,恭敬地搀扶老人坐下,亲自斟上一杯热茶。那份发自内心的敬重,不仅源于父辈情谊,更源于老人胸膛里那颗与南海脉搏一同跳动的心。

“玄策啊,不用忙。” 陈镇海摆摆手,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墙上的电子海图吸引,眼神瞬间变得复杂,有眷恋,有忧虑,更有一种刻骨的守护之情。“这图……看着揪心呐。风,又起了?”

李玄策没有立即回答,将一份内部简报轻轻推到陈老面前,上面汇总了近期几起涉及我渔船在传统渔场作业时遭遇干扰、甚至被无理驱赶的事件报告,附有渔民惊惶的陈述和模糊的现场照片。

陈镇海拿起老花镜,仔细翻看着,布满老年斑的手微微颤抖,最终重重地叹了口气,将简报放下:“这群后生仔(指渔民)……不容易啊!祖祖辈辈靠海吃饭,那是他们的饭碗,也是他们的家!风浪险恶不怕,怕的就是这种没由来的欺负!” 老人声音低沉,带着海风般的粗粝和压抑的愤怒,“当年我们在舰上,看着自家渔民被外人欺负,那心,像被刀剜一样!”

“陈老,您放心。” 李玄策的声音沉稳有力,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渔民兄弟的饭碗,就是国家的脸面;他们的安全,就是我们的底线。这腰,必须撑直了!” 他拿起笔,在那份简报首页的空白处,力透纸背地批示:

“请海警总队、渔业主管部门:

1. 即刻加强相关海域常态化巡逻力量,提升反应速度与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