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墨解·熵 (12月18日)

>实验室恒温恒湿,隔绝了京城十二月的严寒,却隔绝不了弥漫在空气里的无形压力。

>李念墨盘膝坐在中央,长发如墨,散落在肩头,竟无风自动,微微扬起。

>环绕她的不是蒲团经卷,而是泛黄脆硬的西疆壁画拓片,以及那块从戈壁深处带回的、散发着不祥寒意的金属残片。

>屏幕上的量子模型星河般流转,李长庚指尖敲击键盘的细微声响,是这方空间里唯一的节奏。

>念墨指尖抚过拓片,冰寒刺骨的触感直抵灵魂,眼前闪过戈壁狂沙中挣扎的古代祭祀场景。

>她脸色骤然苍白如纸,瞳孔深处闪过远古战场金戈铁马的幻影与生灵哀嚎的悲鸣……

>一滴冷汗滑落腮边,她沙哑吐出三个字:“锁阳关!”

---

实验室里恒温恒湿,空气洁净得几乎能嗅到一丝金属和消毒水的冷冽气味。巨大的落地窗外,是京城十二月铅灰色的天空,北风卷着细碎的雪沫,无声地抽打着玻璃。室内,却是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静,隔绝了严寒,却隔绝不了那弥漫在空气里的、无形的压力。这压力并非来自物理的重量,而是源于精神高度集中所形成的气场,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角落。

李念墨盘膝坐在实验室中央特制的能量缓冲垫上。她闭着眼,长发如墨色的瀑布散落在肩头和后背,此刻竟违背常理地无风自动,发梢微微扬起,仿佛有看不见的微弱气流在周身流转。她不再是那个带着些许书卷气的年轻女孩,眉宇间凝结着一种近乎神性的专注与肃穆。环绕她的不是蒲团与经卷,而是从西疆那古老而凶险的遗址带回的“证物”:几张泛黄、脆硬的壁画拓片,边缘还残留着戈壁风沙粗粝的痕迹;以及那块让老同学张卫疆都感到心悸的金属残片,它被小心地放置在特制的非金属托盘里,通体乌沉,表面蚀刻着扭曲繁复的符号,正幽幽地散发着一种肉眼不可见、却能直刺骨髓的寒意。

几米外,巨大的弧形量子信息屏幕上,星河般璀璨又危险的脉络正在缓缓生成、流动、变幻。那是李长庚根据拓片符号和金属残片的物理、能量特性,构建的复杂模型。无数代表能量流变的光点在屏幕上明灭闪烁,勾勒出难以理解的古老“程序”。李长庚站在控制台前,花白的头发在屏幕幽蓝的光芒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晰。他指尖在键盘上跳跃,敲击声细微而精准,是这方奇异空间里唯一的、带着科技理性的节奏。他眼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鹰隼,紧紧盯着屏幕上的每一次数据波动和模型变化,时而蹙眉沉思,时而快速记录。

时间在这里失去了刻度。只有屏幕上流淌的能量星河和念墨周身那看不见的“场”在证明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