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5章 团圆饭里的量子

北京老宅院的元宵节,空气里弥漫着糖馅儿的甜香、蜡烛燃烧的蜡油味和一丝料峭春寒的清新。夜幕低垂,深蓝色的天幕上,一轮饱满的银盘悬在院角的柿子树枝头,清辉洒满小小的院落。屋檐下挂着两盏新糊的走马灯,烛光摇曳,将灯壁上“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剪影投在青砖地上,缓缓旋转。

正房的堂屋里,灯火通明,暖意融融。一张厚重的八仙桌摆在中央,上面铺着浆洗得发白的蓝印花布。桌上是寻常却丰盛的元宵家宴:热气腾腾的炖菜,几碟清爽的凉拌,还有刚从锅里捞出来、盛在青花瓷碗里、白白胖胖的元宵。三代人围坐桌旁——李玄策和方清墨,他们的女儿李念墨、儿子李天枢,还有方清墨的母亲,孩子们的姥姥。姥姥满头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深紫色的棉袄,正笑吟吟地看着满堂儿孙。堂屋角落里,一台老式显像管电视正放着春晚重播,声音调得不高,热闹的歌舞声成了温馨的背景音。

“来来来,尝尝这个!”方清墨端着一个大汤碗从厨房出来,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碗里是刚煮好的元宵,汤水清亮,一个个圆润的糯米团子浮在面上,散发着诱人的甜香。“芝麻馅儿的,清墨特意挑的上好黑芝麻磨的。”姥姥在一旁补充,语气里满是自豪。

方清墨拿起瓷勺,舀起一个饱满的元宵,正要递给身边的李天枢。就在瓷勺边缘触碰到元宵软糯外皮的瞬间——

“啵!”

一声极其轻微、如同水泡破裂的声响。

紧接着,一道柔和却清晰无比的蓝色光束,猛地从那个被瓷勺触碰的元宵顶端——芝麻馅料的位置——投射而出!

光束并非直射屋顶,而是在瓷勺上方悬浮、凝聚、展开!一个巴掌大小、晶莹剔透的全息投影清晰地悬浮在空中!

投影的核心,是一个极其精巧、结构如同复杂分子模型的生物存储U盘的微缩影像。它缓缓旋转着,表面流淌着液态金属般的光泽。更令人震撼的是,随着它的旋转,构成这个U盘影像的每一个细微的“光点”——仔细看去,竟是一颗颗被放大了无数倍的、晶莹剔透的糯米粒子虚影!每一颗“糯米粒子”内部,光影流转,如同微缩的宇宙,清晰地显示出密密麻麻、如同星河般浩瀚的数据流标题:

粒子001:《永乐大典》数字化全本及考异

粒子002:全球物种基因库(实时更新)

粒子003:敦煌莫高窟壁画高维扫描数据集

粒子004:先秦至清末乐谱复原工程

粒子005:……

每一颗“糯米粒子”,都承载着一座人类文明图书馆的体量!这小小的芝麻馅元宵,竟在瓷勺上方,投射出了象征人类知识存储极限突破的“须弥纳芥子”奇观!

“天呐!”姥姥捂住嘴,浑浊的眼睛瞪得老大。

李天枢和李念墨也屏住了呼吸,被这近在咫尺的科技奇迹深深吸引。李玄策目光沉静,但眼底深处也掠过一丝波澜。他深知,妻子主持的项目已触及物质存储的量子极限,却没想到成果会以如此诗意的方式,在元宵家宴上骤然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