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章 星骸腊肉(2024年12月23日 冬至次日)

湘西的冬晨,群山被浓得化不开的雾气包裹,吊脚楼的飞檐在乳白色的纱幔里若隐若现。空气湿冷,带着柴火烟气和松脂的清冽。向阿婆的熏烤坊就嵌在半山腰,老木屋被长年累月的烟火熏得黝黑发亮,像一块巨大的陈年腊肉。

作坊里暖意融融,却又弥漫着一种沉甸甸的、混合了时间与山林气息的独特氛围。巨大的杉木梁上,悬挂着密密麻麻、油亮深红的腊肉条,如同丰收的奇异果实。中央的熏坑里,松柏枝、橘皮、还有向阿婆秘不外传的几味山间香草,正幽幽地燃烧着,不见明火,只有暗红的炭心和青白色的烟雾,丝丝缕缕,缠绵不绝地向上攀爬,温柔地舔舐、渗透着悬挂的肉条。烟雾里,夹杂着一种极淡、却又无法忽视的、类似高温灼烧过的特殊矿物气息——那是向阿婆儿子所在的航天所,偷偷塞给她的几片据说来自“嫦娥六号”返回舱的隔热层碎屑,被她当作宝贝混进了熏料里,说是能“沾点天外的灵气”。

王铁柱裹着一件半旧的军棉袄,哈着白气,搓着粗糙的大手走进来。他刚从哈市赶过来,身上还带着北方的寒气。作为李玄策的老同学,哈市第一精密刀具厂的特种钢材淬火工艺师,他此行是受李玄策所托,来看看西疆科考队寄存在向阿婆这里熏制的一批特殊风干肉——里面混入了珍贵的雪莲精华,准备带回京城。更深的,是李玄策隐晦地提到最近天地异象频发,或许这融合了西疆地气与古法熏制的东西,能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启示”。王铁柱虽然对玄学一窍不通,但对李玄策的信任和对能量变化的直觉,让他觉得此行不虚。

“阿婆,辛苦您了!”王铁柱嗓门洪亮,带着东北人特有的热乎劲,驱散了作坊里一部分沉滞的寒气。

向阿婆是个精瘦的小老太太,穿着靛蓝的土布衣,眼睛却亮得像山涧里的黑曜石。她笑着点点头,用竹竿指着一块悬挂在熏坑正上方、颜色格外深褐、几乎接近墨黑的腊肉:“喏,那块,就是西疆来的宝贝,加了雪莲的。挂了小半年,火候差不多了。”

王铁柱凑近了看。这块腊肉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白中透着奇异青蓝色的霉斑,像一片片不规则的苔藓,又像是某种矿物结晶体。在熏烤坊昏暗的光线下,在青白色烟雾的缭绕中,那霉菌的纹路似乎……在微微流动?

他以为自己眼花了,揉了揉眼睛,再定睛细看。

这一次,他看得清清楚楚!

那灰白青蓝交错的霉菌斑块,正在极其缓慢地变化、延展、组合!它们不再是无序的斑点,而是构成了一幅令人瞠目结舌的、深邃到令人心悸的宇宙星图!背景是幽暗无垠的虚空,中央是一颗庞大到占据视野一半的、垂死的恒星!它如同一个行将熄灭的巨大火炉,表面翻滚着暗红与惨白交织的、狂暴的日珥,核心处则坍缩成令人不安的深紫色漩涡,仿佛一个吞噬一切的黑洞入口。恒星周围,散落着无数破碎的星骸和扭曲的光带,正是韦伯望远镜不久前才捕捉到的、震撼整个天文界的“船帆座垂死星云”影像!

“我的老天爷……”王铁柱倒吸一口凉气,整个人僵在原地。

更不可思议的还在后面。随着熏烤温度的细微变化,那腊肉深褐色的皮下,金黄色的油脂被缓缓逼出,沿着肉质的纹理缓缓渗出、凝聚、滴落。那些金黄的油脂珠,在滴落的过程中,竟在下方承接的旧搪瓷盘里,自动排列组合成一个又一个古老而优美的篆体文字——角、亢、氐、房、心、尾、箕……正是《步天歌》中记载的东方青龙七宿的星官之名!

油脂星官名在盘底微微晃动,与上方霉菌构成的垂死恒星影像交相辉映,构成一幅诡秘而壮丽的宇宙末日图景。

“阿婆!这……这肉……”王铁柱指着那块腊肉,声音都有些变调。

向阿婆却显得异常平静,仿佛早已司空见惯,只是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洞悉世事的幽光:“山有灵,树有魂,这肉吸了半年的山气烟火,沾了那天外来的石头气,又融了西疆雪莲的精魄,看到点不一样的东西,有啥稀奇?天要说话,借块腊肉当嘴巴,稀奇么?”

王铁柱心头剧震,来不及细想阿婆话里的玄机,一个近乎本能的念头冲上脑海——淬火!就像他处理那些特种合金,极热之后需要极冷的淬炼才能获得理想的晶体结构和强度!这霉菌星图,是否也需要一场“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