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调查干部交换了一个眼神。纪委的同志继续问:“你提醒的具体措辞是什么?李方军同志当时是什么反应?”
“我的原话大概是:‘李市长,欧部长刚强调完纪律,这种跨地区的同学聚餐,性质难说,还是注意点影响好。’”林万骁回忆道,“李市长当时的反应是打了个哈哈,说‘理解理解,下次再说’,然后就离开了。”
“除了你之外,他当时还邀请了谁?”
“当时在场的有赵大河和曹云峰同学,他都一并邀请了。”
“他们两人是否接受了邀请?”
“据我所知,没有。赵大河同学后来跟我表示过他觉得不太合适,曹云峰同学没有明确表态,但周末他们都留在学校或者回家了,没有参加。”林万骁如实回答,不添油加醋,也不为他人遮掩, 如实陈述事实。
“关于这次聚餐,你还知道其他什么情况吗?比如都有谁参加了?在哪里进行的?”
“这些我都不清楚。”林万骁摇头,“李市长邀请时没有说具体人员和地点,我拒绝后也没有再关注此事。直到周日晚上出事,才听同学说起。”
问话持续了大约十五分钟,问题细致且有针对性的。林万骁一一作答,语气平稳,内容客观,既没有刻意撇清自己,也没有落井下石,更没有任何主观臆测和情绪化的表达。
最后,纪委的同志合上笔记本,面色稍霁:“好的,情况我们了解了。感谢你的配合。今天谈话的内容,请注意保密。”
“请组织放心,我明白纪律。”林万骁起身。
离开小会议室,他轻轻吁了口气。这次问话,更像是一次对他定力和人品的检验。回答得体,顺利过关;若有任何虚言或失措,恐怕都会留下不良记录。
第二天,按照调查组和校委的要求,青干班召开了一次特殊的组织生活会。主题只有一个:针对“周末事件”进行再反思、再剖析、再表态。
会议气氛比之前的分组讨论更加庄重和严肃。每个人都清楚,这不仅是对事件的反思,更是在调查组面前的一次政治表态和立场展示。
几位班委带头发言,言辞激烈,痛心疾首,对违纪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随后,学员们依次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