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雁阵初成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立竿见影。

首先坐不住的,是那些之前被林万骁亲自拜访过、但仍在观望的上下游企业。

“老张,你看青川那边动静挺大啊,连青禾资本都站台了。” “是啊,听说知句那边条件给得确实好,不是虚的。那个林书记,年纪轻,但做事挺靠谱。” “要不…咱们也去谈谈?就算不成,去看看知句那边有没有合作机会也行啊!”

于是,吉同祥办公室的预约电话开始变得烫手。之前需要他三催四请才肯来考察的企业,现在主动询盘,要求安排参观知句科技和园区环境。

最先达成意向的,是一家为知句科技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供应商。他们看中了知句未来的数据增量,决定在经开区设一个数据中心节点,顺便享受一下这里的优惠政策和低成本运营环境。

紧接着,一家做精密金属加工的小厂也签了约。老板很实在:“俺们就是给知句那边加工服务器机箱和散热片的。他们搬过来了,俺们跟着过来,省运费,沟通也方便。再说,开发区这边办事痛快的名声传开了,俺喜欢!”

更让林万骁惊喜的是,一些与知句科技并无直接业务关联,但同属高科技领域的初创公司,也开始关注青川。

一家研发物联网传感器的团队找上门,创始人很直接:“林书记,我们没钱,但技术绝对硬核。我们看中的是这里对技术的尊重和未来的产业集群潜力。您能不能像支持知句一样,也给我们找个‘青禾’?”

林万骁闻言笑了,亲自给他倒了杯茶:“找‘青禾’需要缘分和实力。但开发区可以先用标准化的创业套餐支持你们,免一年租金的孵化器工位、接入开发区的技术测试平台、帮你们对接潜在的客户和投资机构。怎么样,敢不敢来搏一把?”

年轻人眼睛一亮:“敢!”

雁阵效应开始显现。以知句科技这只“头雁”为核心,越来越多的“大雁”开始向青川聚集。虽然大多还是中小型科技企业,但方向高度聚焦:智能硬件、软件算法、新材料、新能源…一个围绕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的产业集群雏形,正在荒芜的开发区土地上悄然孕育。

班子内部的气氛也悄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