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产业链招商

“德宁在这里。电网是双回路专用。未来的区域能源枢纽在这里。”他的介绍简短有力,每一个点都砸在对方最核心的需求上,“青桥要打造的,不是一个孤零零的电池工厂,而是一个完整的新能源生态圈。你们现在进来,占的是最好的位置,享受的是最优惠的政策套餐。晚了……”他适时收住话头,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种自信甚至带着几分“傲慢”的姿态,反而更增添了青桥的吸引力和神秘感。

真正的突破,来自一家国内顶尖的负极材料企业,“硅碳新材”。他们的首席技术官是个海归博士,对落地条件挑剔到近乎变态,连续否了好几个一线城市开发区给出的优厚条件。对方董事长亲自带队来青桥考察,阵容豪华。

林万骁没有搞大排场接待,只带着对方去了德宁工地和变电站选址现场,然后就在镇政府简陋的会议室里,摊开了所有规划图纸和政策文件。

“林镇长,你们的诚意和规划,我很欣赏。”硅碳新材的董事长语气沉稳,“但说实话,很多地方给的条件比你们更优厚。我为什么要选青桥?”

“因为他们给不了你这个。”林万骁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薄薄的、还带着墨香的协议草案,推过去,“这是德宁世纪刚刚与我们签署的《本地化供应链战略合作备忘录》。德宁承诺,在同等质量价格下,优先采购位于青桥园区内配套企业的产品。这意味着,你们落户这里,就直接拿到了通往德宁生产线的VIP通行证。”

硅碳新材的董事长眼神瞬间亮了,拿起那份备忘录仔细翻阅。这不是简单的意向,里面有着清晰的采购比例和时限承诺!这对于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技术协同、快速响应需求,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是其他地方无论如何都给不了的!

后续的谈判变得异常顺利。硅碳新材迅速拍板,投资十亿,建设高端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硅碳新材的落户,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很快,国内隔膜龙头“恩捷新材料”、专注PACK系统集成的“亿能电子”等一批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相继跟进,纷纷与青桥镇签署投资协议。

青桥镇东南麓那片规划中的绿色能源产业园,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被大大小小的项目填满。土地变得寸土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