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不凡继续说道:“如果是两个单位合伙,水泥厂在群众眼里就是“自己的”,自己都是主人了,还会去刁难吗?
就算有个别不开眼的,还不等水泥厂开口,就会被乡亲们的唾沫星子给淹死……”
这话引起了姚厂长的重视,反复权衡了一阵,虽然让黄家湾“合伙”进来,确实要分走一部分利益,但好处也显而易见啊。
姚厂长试探性地问道:“那怎么个合伙法呢?”
黄不凡呵呵笑了笑:“很简单,地区水泥厂出设备先把厂子开起来,技术方面就以现在的技术水平为标准好了。
其余的生产管理,我们黄家湾大队全权处理,您姚厂长就坐着等分红好了,多省心啊。”
还不等姚厂长说话,黄不凡又说了一句:
“不过,终究是地区水泥二厂,这个厂长,名义上还得请您出马。有了功劳,当然少不了你姚厂长领导有方的份。”
这才算把姚厂长的顾虑彻底打消!老实说,产出高质量的水泥,让自己“一雪前耻”,同时也遵循了地委领导的指示,这是姚厂长首先要考虑的。
但人都有私心,就算是这个年代,如果水泥厂开起来之后,除了分点红就再和自己没关系了,姚厂长也会不甘心的。
他是体制内的人,更想获得组织上的关注,挣不挣钱的倒还在其次。
地区水泥厂投产两三年来半死不活,也没影响他继续当厂长嘛。
既然黄不凡说厂长的名字还是自己,只要这水泥厂有任何成绩,上级领导眼里,自己这份功劳是少不了的。
于是,八字还没一撇,地区水泥厂和黄家湾大队的蛋糕就已经分好了……
接下来就是“一家人”了,商讨起来更加顺利。
黄家湾山下这一块谷地比较平坦,大概有两百来米宽,沿着山谷有五百米左右的长度。
得到姚厂长的“适合建厂”评定后,黄玉明慷慨地大手一挥:
“那就发个通知告诉所有社员,这里今后就是水泥厂的地盘了。
大队将来还要写个文书,让全部社员都摁上手印,今后就不会有任何麻烦。”
这条小溪从来没有断过流,溪水的流量应该够用,但黄不凡还是建议在靠着片岩山体这一边的上游建个小水塘,既能更好地保障用水,同时又便于管理。
还要提前做好准备,将来水泥厂所有的废水都要处理后才能往外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