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四地改襄

闫震也不搭理黠戛斯的西逃,既然想当夷人,就去当夷人吧,以后有他们后悔的时候。

闫震转了一圈,最后在回纥与仆骨之间选定了都护府的驻地,此地位于克鲁伦河边,北依肯特山,南通苏尼城,可直达妫州,既便于对回鹘的统治,也便于和内地的沟通,便组织人员在此筑城。

闫震怀念西汉时期出使匈奴的使节苏武,就将此城命名为苏武城(今蒙古国温都尔汗附近)。

看到回鹘人整体还算配合,闫震就让多余的3000镇胡军返回,自己带着属员和3000直属团,开始忙着筑城、招徕居民,更重要的是领地的划分和人事安排。

回鹘都护府管辖的领地,东到大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南到戈壁,北到贝加尔湖,西北到唐努乌尔山,将黠戛斯排除在外。

闫震出发之前,朝廷已有人事上的安排,四个归顺唐朝的小国,一个小国分为二两到三个领。

每个领设管领一职,定为正七品,作为领的最高长官,再设置领监、领丞、领尉、领学,组成各领的五人政务会。

各领的官员、属员全部由回鹘人担任,各领的五人政务会人员由都护府任命,其他属员由各领任命。

原来归降的四个小王,优先选四个领的管领,甚至可以向都护府推荐各领的官员,由都护府审核同意后,予以任命。

这样一来,其实朝廷主要掌握都护府及驻地城市的权力,各领的权力实际上依然在回鹘人自己手里,只是进一步拆分,主要官员由朝廷派驻的都护府任命。

在经济上,各领每年将收入的三成上缴都护府,其余的留作自用,都护府不作干涉。

都护府将辖区内所有的回鹘人划为襄人,统一定为回鹘族群,由各领的领丞负责与都护府的民政局接洽,办理各领居民的户口本和身份牌。

辖区内落实华襄分治的措施,如华襄禁婚、襄人任职七品以下、回鹘襄人不得出都护府辖区,也不得允许境外的夷人进入,如确有需要,须经都护府同意后,回鹘襄人才能出入境。

经过一番运作,原来的四个小国被拆分为十个领,被称为回鹘十领,各领官员由都护府重新任命,并向大唐效忠,正式成为唐朝的直辖领土。

按照要求,回鹘人的姓名也要改成复姓四字,由于大部分回鹘人和汉人接触很少,实际上是另起一个四字汉名,原来的回鹘名可以保留,作为族群内部使用。

回鹘人正式划为襄人后,除了有少量限制以外,其他方面和华人差不多,享受同等的财税政策,维持着半自治状态。

苏武城建立以后,不断有汉人和回鹘人到此定居,汉人将内地的产品运到这里出售,再购买当地的马匹、牛羊到内地贩运,活跃了当地商贸,回鹘人不需要再远赴苏尼城交易。

甚至有些汉人在当地办起了皮革、毛纺之类的工厂,还开设了一些餐馆、旅店、杂货店,吸引了不少回鹘人前来务工、购物,苏武城逐渐成为一个活跃的塞外城市。

安西都护齐茂林,也带着六千护兵,从沙州向西域进发,军事部考虑到后续镇西军要参加远征,就从秦陇道的地方兵力中抽调三千人,配发燧发枪,作为安西都护府的直属团,另外从镇西军抽调三千人作为先头部队参与护送任务。

齐茂林一行沿途受到西域诸小国的欢迎,一直行进到天山北坡的车师前部一带,选择在头屯河西岸建城,取西域归化唐朝之意,命名为归化城(今新疆昌吉市)。

齐茂林选择在归化城建立安西都护府有两点考虑,一是唐朝已经规划远期通往西域的铁路,元稹要求他在规划路线上选址建城;二是归化城位于天山北坡,降雨加上天山融雪,水源相对丰富,周围适合开垦为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