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户部之事尚可处理,但定远侯王弼那边却棘手得多。何秋曾与王弼并肩作战,负责过后勤事务,对他还算了解。依何秋看来,王弼并非骄纵之将,为人也较为单纯,应当不会做出侵吞军粮之事。

然而,他的部下却未必如此。况且王弼主要职责是训练京军,管理军仓不过是挂职。若手下人串通一气蒙蔽他,他恐怕也难以察觉。

何秋叹了口气,唤来陈四维,吩咐道。

“四维,替为师去一趟定远侯府,告知京中军仓有变,有人盗取军粮。”

陈四维面露讶色,迟疑道。

“定远侯素来谨慎,应当不至于在此事上出错吧?”

何秋语气转厉。

“都有人举报到我这里了,还能说没有出错?”

“什么?!”

陈四维不敢耽搁,立刻赶往定远侯府。他们这些知行书院学子对北伐时结识的将领都怀有感情,陈四维自然不愿看到王弼出事。

第262章 心凉的郁新

何秋离开后,郁新匆忙赶往户部,心中焦急万分。

这些年户部已接 ** 生郭桓案、空印案两起大案,若此次太仓再出纰漏,他这个户部尚书必定难逃干系。尤其自己事先竟一无所知,至少也要担个失职之罪。

户部十三清吏司的官员恐怕会被朱元璋清洗一空,毕竟皇上最痛恨贪腐之事。

到了户部,郁新并未说明原委,直接召集所有精通账目的吏员,下令彻查账目。

此时前往太仓实地核查已来不及,但查账尚可勉强完成。户部这些人虽不及何秋身边知行书院的门人精通算学,却也是查账好手,还不至于被账目难倒。

有心人已察觉到太仓恐怕出了大问题,要想不被牵连,此刻拼命查账才是唯一出路。

深夜时分,户部依旧灯火通明,吏员们终于查清了太仓账目。

“大人,太仓账目已核查完毕,亏空粮食二十万石。”

郁新眉头微蹙,这与何秋先前所言略有出入。况且区区二十万石亏空,很容易就能平账,何必如此着急?

“只有这些?你们可曾查得仔细?”

前来汇报的官员低声一笑,禀报道。

“事情远不止表面这些,大人您再仔细看看。”

郁新定了定神,继续向下翻阅,随后看到了令他震惊的内容。

“怎么回事?有些粮仓堆积的全是旧粮?所有新粮竟凭空短少了两百多万石!”

“这和太仓上报的数目相差也太大了!而且近期不是刚入库一批粮食吗?这些算进去了吗?”

那名官员连忙点头应道。

“新入库的数目我们一并核算过了,即便如此,新粮仍短少两百万石。此等大事,关乎我等身家性命,谁敢疏忽!”

接着他又压低声音补充。

“军仓的数目我们也核验了,问题最严重的正是这些军仓。其他仓库虽也有些许亏空,或是短少部分旧粮,但远不及军仓严重。”

“当然,也可能是背后之人尚未将手伸遍整个太仓体系。”

郁新听得头晕目眩,久久说不出话。

太仓的问题远比何秋所说的严重得多。如此大规模的新粮被替换,绝非区区仓吏所能办到,背后定然有人操纵。

而且问题绝不止短少的两百万石新粮这么简单。账面上的问题已然如此,实际仓库中的亏空必定更为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