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朱元璋冷眼记下那些煽风点火之人,独断专行,下令命何秋会同三法司彻查此事,丝毫不给孔家留情面。

至此,曲阜孔家已从圣人后裔沦为臭名昭着之辈,朱元璋想如何处置便如何处置,只要不断了孔家香火,便无人再敢多言。

何秋接到命令喜出望外,借助陈墨的关系从山东布政司调来百余名衙役,一同前往孔家捉人。

刘岩当机立断借用了曲阜县衙的牢房,用来关押被捕的孔家人,牢房瞬间人满为患。

一时间曲阜城内风声鹤唳,只见锦衣卫与衙役四处抓人,严刑拷问之下,连幼时琐事都被迫交代清楚。

通过这般手段,刘岩等人审案效率大增,连带揪出多起孔家旁系的案件,三法司派来的人手忙得不可开交。

如此忙碌一周后,案件逐渐减少。刘岩汇总案情后,不禁骇然。

孔家嫡系几乎无人能逃过流放之刑,就连旁系也有不少人涉案,虽非命案,但欺凌妇女之罪确有其事。

刘岩面对卷宗颇感棘手,已不敢轻易判决,此案牵扯太广。

无奈之下,他将卷宗呈送京城,让朝中重臣定夺。他自知官职低微,只需尽职查案便可。

朝中大臣见到卷宗皆默然,不少勋贵私下讥讽:这就是你们读书人尊崇的圣门之后?连我们这些粗人都不如,真是大开眼界!

文臣们虽愤懑,却无从辩驳,事实摆在眼前,不容置喙。

甚至连孔希学火烧孔庙之事都被搁置,众人目光全然集中在孔家累累案卷之上。

其中有些是元末旧案,依律可不再追究,但更多是在大明立国后所犯。

大明开国仅二十余年,案卷已堆积如山,若再过数十年,简直不堪设想!

此次朝会上,礼部侍郎出列奏道:

“臣闻南方孔氏乐善好施,在衢州声望卓着,且大力推行新政,可否由南孔返回曲阜承袭衍圣公爵位?”

朱元璋面露不豫:

“南北两族分家百载,岂能让南孔回来袭爵?”

群臣自上次朱元璋提及南孔,便已心领神会,此刻不过逢场作戏。

立即有人进言:

“臣听闻南孔随南宋渡江,方是孔圣正宗。北孔先降金,后降元,毫无气节,实不应继承爵位。”

朱元璋佯装诧异:

“竟有此事?”

众臣纷纷附和:

“确有其事,恳请陛下迎回孔圣正统,罢黜降虏的北孔。”

“臣附议!”

“……”

面对群臣的齐声 ** ,朱元璋只得顺应众意,命南宗孔氏后人孔思朴承袭衍圣公爵位,并下诏将南宗全族迁返曲阜。

第248章 夫妻夜话

圣旨传至曲阜,孔希玉匆忙寻到何秋,满腹委屈地抱怨:

“何大人,此事办得不够义气啊!”

何秋无奈叹息:

“北宗所犯诸事证据确凿,听闻朝中无人为你们发声。不如这样,我请陛下为你们这一支赐个官职?总不会让你白白出力。”

孔希玉虽心有不甘,毕竟有求于人,只得强忍不满:

“那便有劳何大人了。”

最终朱元璋册封北宗孔希玉一系世袭五经博士,虽品阶不高,总算聊胜于无。

朱元璋此举意在防范南宗重蹈北宗覆辙。有孔希玉这支血脉在,后世君王若要对孔氏有所动作,也可多些转圜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