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他不敢直言,委婉劝谏:“皇祖父推行新政自是好事,可为此得罪天下士子,是否得不偿失?”

“那你以为,万民之心与士绅之心孰重?”

朱允炆几乎脱口说出“万民为重”,然而想到清查田亩竟牵连到自己舅父,又犹豫起来。

朱元璋看穿他的迟疑,朗声笑道:“你信念不够坚定。这世间自然是万民之心更重要!须知我大明,从来不是与士大夫共天下的!”

“士大夫们往往掌控着言路,所以让你觉得他们的态度举足轻重。但等到百姓忍无可忍之时,这些士大夫又能有何作为?”

朱元璋的话一针见血,朱允炆也渐渐明白过来,士大夫确实不可一味依赖。

见朱元璋此时神色尚可,朱允炆鼓起勇气问道:

“但皇祖父为何把削藩之事放在最后?如今建国未久,这些藩王已劣迹斑斑——秦王强占民田、贪婪成性;晋王勾结异类、谋害手足,种种恶行皆出自我这些皇叔之手,难道不该优先整治吗?”

朱元璋望着朱允炆愤懑的面容,却从中读出了更多惶恐——这孩子是害怕他的皇叔们会夺走他的皇位。

他只得肃然道:“允炆,你还不明白。朕命你的皇叔们戍守边疆自有道理。若连朕的亲生儿子都不愿守边,又如何激励将士戍边?至于其他考量,你年纪尚小,说了也难以领会……”

朱允炆闷闷地应了一声。

朱元璋见他如此反应,心中暗叹,顿时失了继续交谈的兴致。

他挥手示意朱允炆退回东宫,自己则继续处理政务。

待朱允炆走远,朱元璋再次取出弹劾孔家的奏折,眼中寒光乍现,当即召来内侍:

“传旨,命孔家家主入京朝见。”

随后他开始盘算如何整治孔家。当初他试图调整文庙十哲,本意是震慑文官、试探反应,却遭阻拦。

如今他决心再动孔家,倒要看看朝中还有谁敢为孔家恶行摇旗呐喊!

……

宫中的消息向来传得飞快。朝臣们很快得知:太孙的舅父因抗拒改革及其他罪行,已被陛下下狱。

此事竟是太子妃亲自向陛下请旨,圣上改革之心,众人皆已明了。

吕平在狱中当日便毙命,死前留下绝笔信,供述自己贪腐、 ** 、纵火等种种罪行,信末附上痛切忏悔。

随后他服毒自尽。按理说刑部绝不会给此类囚犯服毒的机会,但吕平还是这样死了。

甚至连他的尸首都被抛在城外乱葬岗,无人收殓——这毕竟是太孙的亲舅父啊!

何秋闻讯色变,心中暗惊:吕氏手段竟如此狠辣。从她处置吕平的手段便知,此人绝非善类。

看来太子之死,恐怕真与这位太子妃吕氏脱不开干系。

想到此处,何秋急忙唤来朱高炽兄弟,谆谆告诫他们日后切莫招惹太子妃吕氏。

朱高煦尚有不忿,觉得如此行事有失男儿气概。

朱高炽却迅速意识到事态严重——吕氏对自家胞弟尚能下此毒手,行事干脆利落,又怎会不敢谋害太子、扶持亲子上位?

如果太子尚在,恐怕会更青睐朱允熥,毕竟朱标与常氏伉俪情深,又有蓝玉在旁辅佐,不选朱允熥反倒不合情理。

朱高炽想到这里,连忙扯了扯朱高煦的衣袖,示意他噤声,随即正色对何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