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总算没有辜负使命,把晋王顺利带回京城了。

回想这一路上的经历,赵勉仍觉得如同做梦一般。

他昼夜兼程赶到太原,可晋王早已收到风声,直接举旗 ** 了。

当然,晋王并没有自称 ** ,而是声称朝中有奸臣挑拨天家父子感情,使他蒙受不白之冤,起兵是要进京向天子讨个公道。

晋王这一说,三卫的许多兵马也就稀里糊涂地跟着反了。

晋王府的三卫兵马被朱棡带出大营,直扑西安。

朱棡心里盘算得很好:他离秦王最近,若能在朝廷大军赶到之前吞并秦王的三卫,兵力就能扩大到近十万。

到那时便进退自如,即便战败,也可逃往草原。

可没料到,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早已奉朱元璋密旨做了大量工作,边军将领们都被他一一通知到位。

一旦晋王有起兵迹象,立即领兵赶往太原。

因此朱棡的大军才走了十几里地,就被拦了下来。

晋王府的三卫与燕王府的有所不同,尽管晋王也是塞王,但其领兵打仗的能力明显不如朱棣。

他手下的三卫大多只是跟着傅友德等人混些战功,实际战力平平。

更何况,这些人也并非全都愿意跟着晋王 ** ,更多是一时被朱棡的话煽动,头脑一热就跟了上去。

等冷静下来,许多人已不愿再反,只是身在军中,被一路裹挟前行。

等到朝廷兵马一到,三卫内部很快就自乱阵脚。

喊喊口号可以,真要跟朝廷对着干,大多数人并不情愿。

而且晋王三卫中不少人与边军是同乡,这边乡音阵阵,高喊“只诛首恶,胁从不杀”。

那些本就不愿谋反的人自然动了心,纷纷放下武器。

说起来,这也与晋王本身的形象有关。如果他真的名声好,或许会有更多三卫兵马真心相信他是被奸臣诬陷。

但晋王自受封太原以来,虽不至无恶不作,却也干了不少坏事。

任谁听朱棡说自己被冤枉,心里都难免打个问号。

晋王掀起的**不过是一场荒唐的闹剧,短短三日便彻底平息。

这样的结局,是赵勉来太原之前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

他原本忧心忡忡,特意向朱元璋请调三千兵马,就是担心晋王**引发祸乱。

谁也没料到,晋王竟如此不堪一击。

赵勉抓获晋王后,一度担心途中会遭遇袭击,但最终发现自己多虑了。

数千骑兵护卫左右,即便有人心怀不轨,也没有胆量更没有能力下手。

而蒋瓛依旧神情凝重。对他而言,只要晋王尚未押至京城、投入刑部大牢,此事就不算真正了结。

他虽然在处理晋王谋反一事上表现出色,足以在朱元璋面前加分,

但此前的过失太大,蒋瓛仍无法预料皇帝最终会如何处置自己。

突然,船队中传来惊呼——第五艘船破开一个大洞,眼看就要沉没。

赵勉脸色骤变,恨不得抽自己一个耳光:一路上本平安无事,偏偏自己胡思乱想,现在竟真出了意外!

蒋瓛紧盯水下,喝令众人警惕。尽管夜色深沉,水中景象难辨,

他那特务首领的敏锐直觉却已断定:这绝非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