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心里明白,自己也只能尽力减轻百姓的劳苦。
朱棣大致了解了晒盐法,起身踱步,忍不住问:“这晒盐法真的可行吗?越想越觉得神奇。”
何秋放下茶杯,瞥了他一眼:“高炉不也神奇吗?关键是谁去做。之前除了我,没人能做高炉;后来欧雪岚接手,也能胜任。换成别人就不好说了。所以我建议你选可靠的人,再配两名懂工程的,一起去做,这样更容易见效。”
他又补充道:“若真要推行晒盐法,河北沧县长芦一带最合适,离北平近便于监督,自然条件也极适合晒盐。”
朱棣不解:“自然条件?”
何秋解释道:“那里有大片滩涂,底质坚实,方便开辟盐田;阳光充足,利于晒盐。”
朱棣赶紧记下地名和条件,打算在燕王属地寻找类似地方。
何秋暗自摇头,长芦盐场是北方三大盐场之一,北方没有比它更好的了,朱棣哪能找到类似的呢?
姚广孝却觉得不够,惋惜道:“晒盐法春夏好用,冬天就不太适用了。”
何秋不服气地说:“冬天有冬天的办法。盐田海水结冰后,把冰块捞出,这些冰不含盐分。剩下的卤水少,含盐量高,很容易煮出盐来,也能得到大量精盐。”
他又补充:“这方法我只懂原理,不懂具体操作,和晒盐法不同。若燕王有意,等晒盐法盐田建好、经验足了,再尝试这冷冻制盐法。”
朱棣听了眼睛一亮,显然记下了这个方法,准备找人去试。
姚广孝笑眯眯地想,何秋这人就是不逼不出力,若不批评晒盐法,他也不会提这冬日制盐的法子。
何秋说完冷冻制盐法,心里有些后悔。冬天那么冷,让盐户在寒风中劳作,以大明的医疗条件,一个冬天不知要死多少人。若这方法在北方沿海推广,盐户们不知会怎么骂他,毕竟大明盐政官吏的德行,大家都懂。
想到这,何秋心情低落。
姚广孝看出他的心思,淡淡说道:“何先生不必多想,这些盐户就算没有你的盐法,冬天也要制盐,那时死的人可能更多。”
何秋听了,只好这样安慰自己。
第151章 修路
“另外,还有一法可获得更多财富,只是初始投入较大,不知王爷是否愿意考虑。”
何秋抑制着内心的波动,又向朱棣说道。
朱棣一时反应不及。普通人能有晒盐法这样一项敛财手段已然难得,可何秋不仅有香水、炸鸡,还懂得高炉炼钢与晒盐、冷冻制盐,如今又提出一个牟利之法?
这何秋若非神仙,谁还能是?他简直就是活财神!
朱棣干脆问道:“你到底还有多少法子,不如一次说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