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新的起点与旧的负担

九月的天空,像一块被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澄澈而高远。空气里弥漫着桂花的甜香,混合着新学期书本特有的油墨气味。青瓦巷的孩子们,穿着或新或旧的衣裳,背着各式各样的书包,像一群群归巢的鸟儿,叽叽喳喳地涌向巷口的红旗小学。

晓光也在这人流中。她升入了四年级,换了一位新的班主任,教室也从一楼搬到了二楼。她依旧背着那个标志性的“小老虎书包”,经过一个暑假的磨损和卫民舅舅偶尔心血来潮的“增补”,书包的“个性”更加鲜明,那颗用红绳固定的眼睛似乎也看惯了风雨,显得愈发淡定。

年龄的增长,像一扇缓缓开启的窗,让她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让她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与世界之间的那道鸿沟。新学期,这种感受来得尤为尖锐和具体。

成绩单上的荣光与现实的窘迫。

晓光的学习成绩依然名列前茅,尤其是语文和图画。她的作文,因为真情实感和独特的视角,常常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那篇《我的家》带来的余温尚未完全散去,新班主任宋老师,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严肃却心细的女老师,在批改第一次作文《新学期畅想》时,再次被晓光的文字打动。晓光没有写想去游乐园、想买新玩具,她写的是希望墙角的花明年开得更多,希望大舅的咳嗽能好一点,希望自己能学更多的知识,将来也许能帮舅舅们分担……

宋老师在班上表扬了晓光,说她“心思沉静,懂得感恩”。同学们投来敬佩的目光,赵小娟更是与有荣焉地挺起了小胸脯。那一刻,晓光心里是暖的,像被阳光晒透的棉花。

然而,荣光的背后,是挥之不去的窘迫。

新学期发新书,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同学们兴奋地传阅着,迫不及待地用漂亮的花纸、印着卡通图案的塑料书皮将新书包起来。晓光也领到了自己的新书,她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光滑的封面,心里同样欢喜。但她没有漂亮的书皮。晚上回家,她找李春燕要了几张过年时包东西剩下的、有些泛黄的旧报纸,一个人趴在矮桌上,极其认真地将每一本书都包好,再用钢笔在封面上一笔一画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班级。报纸粗糙,边缘容易起毛,但她包得棱角分明,像完成一件精密的工艺品。第二天,当她把用报纸包着的书拿出来时,周围有几个同学好奇地看了一眼,虽然没说什么,但那短暂的目光还是让晓光下意识地将书往怀里收了收。

美术课是晓光又爱又“怕”的课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