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急促的门铃,打破了苏霓住所的宁静。
来人是赵小芸,她甚至来不及换掉睡衣,脸上混杂着激动与焦虑,手里死死攥着一份还散发着油墨香的《南都晨报》。
“疯了,苏霓,全都疯了!”她将报纸拍在桌上,头版头条的巨大标题如同一记重拳,狠狠砸在人眼前——《二十四秒黑屏背后的权力回响》。
配图抓拍得极具冲击力,正是苏霓在发布会聚光灯下,面无表情地打开那份尘封档案袋的瞬间。
她的眼神坚定如刀,仿佛要将镜头背后的一切阴影都剖开。
苏霓只是平静地瞥了一眼,她的手机已经震动了一整个清晨。
各大电台、网络媒体疯了一样跟进报道,“静音计划”四个字在短短几小时内,以燎原之势冲上了南都市本地舆情榜首,热度甚至盖过了昨日的省内重要人事任命。
赵小芸的语速快得像连珠炮:“真正要命的不是这个!我刚汇总完舆情,广电系统内部论坛炸了锅,有人匿名发帖,说已经向纪委和上级单位寄出了三封举报信,举报的都是当年类似的‘顶岗替换’事件!那些被压下去的名字,全都是当年台里公认的青年才俊!”
她深吸一口气,看着苏霓波澜不惊的脸,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判断:“苏霓,我明白了。你点的这把火,根本不是为了你自己一个人的复仇……这是一场该死的连锁反应!”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就在舆论热度即将沸腾到顶点时,苏霓却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
在公民叙事中心的紧急内部会议上,她面对着一张张亢奋又困惑的脸,斩钉截铁地说道:“所有平台,暂停推送任何与‘静音计划’相关的后续内容。”
“为什么?”一名年轻的运营激动地站起来,“苏姐,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我们应该乘胜追击,把火烧得更旺!”
苏霓的目光扫过全场,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情绪是把双刃剑,能伤人,也能伤己。我们现在最怕的不是沉默,而是被人当成一把趁手的‘情绪武器’,用来党同伐异,最终模糊了我们真正的目的。”她顿了顿,一字一句道:“我们要的不是一场狂欢,而是一次真正的变革。”
她转身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梳理南都市及周边县市广电系统近三年所有节目更替数据,重点标注‘无故撤换’、‘临时顶班’、‘新人首秀即终结’等所有异常节点。我们不煽动情绪,我们只呈现事实。”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苏霓的格局震住了。
她看向角落里旁听的陆承安,发出了邀请:“陆律师,我需要你的专业知识,帮我们从这些冰冷的数据里,找出那只看不见的手。”
陆承安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兴奋。
他以一个巧妙的“媒体人事合排规性研究课题”为名义,不仅合法调取了省广电系统近五年公开的人事档案,更将其与司法判例库中所有相关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了交叉比对。
三天后,他带着一份初步模型找到了苏霓。
“你的遭遇并非孤例。”陆承安的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通过我的‘岗位替代风险指数模型’初步筛选,有七个人的经历轨迹与你当年几乎完全一致。同样的临阵换将,同样的事后封口,同样的优秀履历。而这七人里,有五人,最终被迫转岗去了行政、后勤,甚至彻底离开了这个行业。”
他将一份隐去了姓名的名单递给苏霓:“这不是偶然,苏霓。这是一套长期存在、高效运转的结构性排挤系统。它精准地清除那些‘不听话’,但又有才华的‘杂音’。”
苏霓看着那份名单,指尖微微发冷。
曝光他们?
这很简单,也能掀起更大的波澜。
但那之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