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蜷缩在那间月租三万日元的出租屋地板上,冷硬的木质纹理透过薄薄的衣料刺着她的皮肤,但她毫不在意。
面前摊开的三台二手平板,屏幕幽光映亮了她毫无血色的脸。
三个界面,三个截然不同的漫画平台,分别登录着三个账号:“血墨”、“理式”、“小星星”。
她的目光凝固在最后一则系统通知上,那是一封来自出版社的正式函件,措辞冰冷如刀——“鉴于近期社会敏感度提升,《东京怪谈日记》连载无限期暂停。”
她轻轻合上笔记本电脑,指尖无意识地抚过速写本边缘,那里残留着昨夜火柴燃尽后的细微灰烬。
那幅在火焰中升腾、又在灰烬里重生的城市神经网,依旧在她脑海中闪烁着诡异的红光,城市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都像是等待被解读的密文。
她忽然笑了,起初是无声的,嘴角缓慢上扬,而后化作一声低沉而压抑的轻笑。
他们想封住她的笔?
以为堵住源头,河流就会干涸?
那就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是决堤的洪水。
她要用十支笔,在十个不同的地方,同时写下十个真假难辨的谎言。
她翻开新的本子,在第一页郑重写下计划的标题:“让审查者自己走进陷阱。”
三天后,东京的亚文化网络暗流涌动。
三部风格迥异的新作如三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各自激起不同的涟漪。
“血墨”在以猎奇恐怖着称的平台上发布了《咒都解剖学》。
画风阴森可怖,线条粗粝,充满了令人不安的细节。
故事描绘了咒术高专的教师们集体发生异变,沦为没有心智的怪物,而学生们则被制成活体咒具,在血腥的仪式中哀嚎。
这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评论区迅速被愤怒的保守派家长占领,举报信如雪片般飞向监察机构。
与此同时,学术论坛和硬核科幻圈则在激烈讨论“理式”发表的《异常认知模型》。
这部作品与其说是漫画,不如说是一篇附带插图的论文,通篇充斥着复杂的图表与晦涩的公式。
它以冷静到冷酷的笔触,声称已经破解了“群体预知共振频率”的数学模型,并暗示近期的某些社会事件,不过是该频率失控下的必然产物。
这套理论似是而非,引得无数人下场辩论,其热度甚至盖过了《咒都解剖学》的争议。
而最不起眼的,是“小星星”在儿童向平台连载的《魔法便利店喵喵酱》。
温馨的四格漫画,讲述了一只会说话的橘猫“喵喵酱”如何用它那点笨拙的“魔法”,协助冒失的店员姐姐解决各种日常小麻烦。
画面稚气,对话荒诞不经,充满了无厘头的笑料。
它就像投入大海的一粒沙,淹没在无数同类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