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画皮之下,谁在临摹我?

冰冷的恐惧顺着脊椎一路攀爬,扼住了佐藤光的喉咙。

胃里翻江倒海,她蜷缩在地板上,指甲深深嵌入掌心,试图用尖锐的疼痛来驱散那股深入骨髓的寒意。

这不是巧合,更不是简单的模仿。

那个潜藏在阴影中的人,不仅看到了她的画,还以一种她无法理解的方式,学会了“读”它,甚至开始用她的语言“写”它。

她猛地从地板上弹起,冲到电脑前,双手颤抖着调出昨夜绘制逃生路线的原始文件夹。

一层层加密的数据被解开,最终,在最底部的隐藏日志里,她看到了那条不祥的记录。

凌晨02:17:14,一个未知设备通过“视觉共振协议”短暂接入了她的加密绘图板。

连接时间极短,仅有十三秒,却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完整抓取了她在绘制“葵”字时,每一毫秒的运笔频率、压力曲线以及墨色在虚拟画布上的衰减数据。

对方并非简单地复制了图像,而是窃取了她赋予图像“意义”的整个过程,是她独特的“笔迹灵魂”。

一种被彻底侵犯和洞悉的感觉让她几欲作呕。

她必须切断这条诡异的链接。

没有丝毫犹豫,佐藤光立刻启动了她早已设计好,却从未想过会用在自己身上的“认知污染清除程序”。

她将电脑里所有未发布的稿件,那些浸透了她预知能力的未来碎片,全部打印成实体。

雪白的纸张堆满了房间,上面描绘着尚未发生的灾难与邂逅。

她将这些纸一张张浸入高浓度的盐水中,看着墨迹模糊、晕开,仿佛未来的轮廓正在融化。

随后,她将湿透的纸张在防火盆中焚毁,黑色的灰烬伴随着刺鼻的气味升腾。

最后一步,她将这些灰烬与细腻的磁粉均匀混合,分装进十几个小袋,趁着夜色,将它们撒入城市不同街区的排水口。

这是她独创的“信息熵化”仪式。

在她的理论中,预知本身是一种高度有序的信息,无论是数字形式还是实体形式,都存在被“共振”的风险。

而通过焚烧、混合、分散这种物理上的混乱化,可以将信息彻底打碎,使其回归无序的本源,从而切断数字痕迹与现实感知之间那条看不见的共鸣路径。

做完这一切,她感到一阵虚脱,但危机并未解除。

那个“读者”依然存在。

她调出脑海中关于地下拍卖会的预知画面,开始绘制一幅全新的双轨分镜。

这是一次冒险,更是一次反击。

公开版的漫画名为《都市怪谈·拍卖夜》,将在三天后发布在她的个人网站上。

故事背景设定在一座古典美术馆,她刻意将美术馆地面的瓷砖拼凑出真实拍卖会的逃生路线。

每一块砖缝的角度、每一处花纹的磨损,都精确对应着通往安全出口的距离和方向。

这是她留给无辜者的“地图”。

而私藏版,则是一份绝不会公开的草稿。

在这份草稿中,她用肉眼难以察觉的墨色渐变,清晰地暗示出虎杖悠仁将在第三展厅遭遇两面宿傩的夺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