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完全降临,但新宁机场却灯火通明。
后勤保障营搭建的临时电网高效运转,高功率照明灯将跑道、停机坪和主要建筑区域照得亮如白昼,与周围无尽的黑暗形成了鲜明对比。
光照之外,是危机四伏的未知世界,偶尔传来零星而清脆的枪声——那是警戒战士在精准清除游荡过于接近机场外围设施的丧尸,确保这座“基地”的安全。
临时旅指挥部设在一座经过加固的机场地勤建筑内。
室内,发电机供电的灯光下,烟雾缭绕,气氛严肃。
林禹坐在主位,顾卫国副旅长在一旁。
长条会议桌周围坐满了刚刚抵达的空中突击旅各营连长、旅部机关的参谋、干事、助理,以及赵林、李光鹏和高云。
墙上挂着手绘的周边区域地图和机场简易布局图。
“同志们,现在我们开会。”林禹声音沉稳目光扫过全场:“顾副旅长同志,你来主持。”
“是,旅长。”顾卫国站起身,开门见山,“时间紧,任务重,我们长话短说。第一个议题,由参谋长周岳同志汇报当前部队情况和面临的困难。”
参谋长周岳走到地图前,拿起指挥棒,条理清晰地开始报告:
“旅长,副旅长,各位同志。我主要汇报四点:”
“第一,物资情况。得益于后勤保障营的及时抵达和之前基地的储备,目前我部弹药、食物、油料储备相对充足,足以支撑一场团级规模、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周的进攻战役。战士们士气高昂,求战欲望强烈。”
“第二,敌情威胁。根据武直-19的持续低空侦察,发现机场周边十至十五公里范围内,散布着至少五个丧尸小型聚落点,每个聚落点规模估计在数百至一千不等。
虽然目前它们呈分散静止状态,但一旦受到刺激或某种未知因素影响,极易形成尸潮。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聚落点有几个靠近我们与基地之间的主要运输线路,若在夜间形成规模性冲击,会对线路安全乃至机场外围防御造成严重压力。
建议后续立即派出突击营,以连为单位,分区域逐步清剿,消除隐患。”
“第三,幸存者情况。我们恢复电力并建立广播站后,已持续向外播报安全信息和基地位置。
目前已有少量幸存者小队通过无线电取得联系,并正在向我方靠拢。初步判断,未来幸存者数量会逐渐增加。
这批人力是末世中宝贵的资源,经过筛选后可暂时组成民兵队伍,或经过培训后充实到技术岗位,补充我们的人力缺口。”
“第四,驻地与发展问题。当前机场设施有限,大量跑道和开阔地被航空和装备停放占用。
官兵住宿条件拥挤,严重影响休息质量。
后续接收的幸存者也面临无处安置的困境。
生活设施严重短缺。经侦察,距离此地约20公里处,有一所新宁农业学院,校内拥有多栋坚固的宿舍楼、大量可供开垦的耕地,附近还有工业园区,以及一座小型水电站可提供稳定电力。
该地点极具战略发展价值。建议尽快组织力量,夺取该学院,建立前进基地,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