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相对开阔的平野上,曙光号”装甲列车静静停在铁轨上,在夕阳下泛着金属的光泽。
它并非孤身一人,周围是一个以它为核心的、高效运转的临时装载场。
列车中部敞开的巨大载具车厢门口,斜坡已经放下。
工兵班的战士们身着作战服,动作迅捷而熟练,正引导着一辆猛士高机动车缓缓倒车入库。
指挥员的旗语清晰有力,驾驶员的操作精准到位,轮胎压过钢制跳板发出沉闷的声响。
猛士车被精准地固定在车厢内部的系留点上,战士们立刻上前进行加固作业。
而在列车的最后方,则是另一番景象。
两节低矮的重型轨道平板车连接在一起,构成了04A步战车的装载平台。
与驶入封闭车厢的猛士不同,步战车需要直接开上平板车,并用厚重的钢缆和千斤顶进行固定,这是一个更需要技术的过程。
一辆04A步战车已经就位,履带稳稳地压在平板车的枕木上,几名工兵正用专业工具紧张地紧固着捆绑链和三角木,确保这个数十吨重的钢铁巨兽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岿然不动。
另一辆04A正在引导下,缓缓沿着临时铺设的硬化坡道倒车上平板车,柴油发动机轰鸣着,输出着动力。
工兵班长站在一旁,目光注视着每一个细节,不断打出指挥手势。
整个场地忙碌却井然有序。
装甲列车上的警戒塔楼,机枪手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旷野;
车顶的雷达天线缓缓旋转,快速反应排在列车外围组成警戒线,枪口对外,防范着任何可能从远处接近的威胁。
“曙光号”庞大的身躯,意味着归途和休整,也意味着他们将携带这来之不易的“东西”,奔赴下一场未知的战斗。
装载作业持续了不久,所有车辆和人员均已登车完毕。
厚重的车厢大门隆隆关闭,最后一道系留钢缆被检查无误。
列车车长高云通过列车上通讯装载向正在车厢休息的林禹报告道:“报告首长,装载固定完成,曙光号,准备发车!”
林禹靠在椅背上,目光扫过眼前只有他能看到的系统全息地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下一个目标点。他沉声道:“发车吧。下个目标,新宁机场!”
“呜——!”
汽笛长鸣,撕裂了荒野的寂静。
钢铁巨轮开始缓缓转动。
“曙光号”逐渐加速沿着无尽延伸的铁轨地向着目的地驶去。
...............
远方,新宁国际机场的轮廓在天边若隐若现。
这座昔日的国际化空港坐落在如今死寂在离市区三十公里的郊野上。
广阔的停机坪上,零星散落着废弃客机和货机的残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