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总结道:“太约的做法,粗暴而低效。”
“但是,林主任。”
一位资深研究员提出疑问
“如果我们想利用它,逆向出完整的配方需要数年时间。”
“而且,这种不可控的变异,与我们‘深渊者’计划的理念相悖。”
“我们不需要完全复制它。”
林云转过身,面对她的团队、
“我们的目标不是制造炮灰。”
“运征AI已经解析了信息素X的部分结构,并识别出其中与湮灭生态底层代码高度共鸣的关键序列。”
“我们要做的,是提取和纯化这些关键序列,然后……进行定向强化和枷锁植入。”
所谓的“定向强化”,并非增强其破坏力,而是利用命运科技在基因编辑和纳米生物学上的积累,引导变异过程更加“高效”和“特化”。
例如,强化外骨骼的密度和抗打击能力,提升肌肉力量的输出效率而非无意义地膨胀体积,甚至尝试诱导出特定的生物武器结构,如骨刃、酸液腺体等。
而“枷锁植入”,则是计划的核心。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纳米机器人的神经抑制系统,以及一种特定的频率共振器。
纳米机器人将在注射改良药剂后,潜伏于实验体的关键神经节点和大脑皮层,一旦接收到共振器发出的特定信号,便会释放强效神经抑制剂,甚至在最极端情况下启动细胞凋亡程序,确保对变异体的绝对控制。
“我们要创造的,不是失去理智的野兽,而是……可控的、拥有特定战术价值的生物兵器。”
林云的声音带着一丝科学家的狂热,但更多的是冰冷的理性。
“它们将是深渊者计划的爪牙,是执行特定毁灭任务的活体工具。”
大量的资源被投入。
从弹头中安全提取出的β药剂原液,在最高防护标准下被小心分装。
AI“运征”日夜不停地运行,模拟着数以万计的基因编辑方案和“枷锁”植入点。
实验室的自动化工厂开始批量生产特制的小型注射器,内部除了装载经过初步改良的β药剂萃取物,还混合了含有纳米机器人的悬浮液。
有限的活体实验很快在绝对保密且防护措施提升到极致的深层地下实验室展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