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菩提观的油灯次第熄灭,只剩院角那盏长明灯还亮着,映得玉兰树的新芽泛着淡银的光。
怀谷坐在厢房的床沿,看着念芍熟睡的脸庞,孩子的小手仍紧紧攥着佛珠,七彩光晕在睫毛下投下细碎的影子。
他轻轻拂过孩子额前的碎发,忽然发现念芍的耳垂上,有一颗极淡的朱砂痣,像被月光染透的红豆。
“这孩子的来历,怕是不简单。”
周道长不知何时站在门口,声音压得极低,“佛珠能引灵脉,血痣似有护体之效,寻常孩童哪有这般福泽。”
他递给怀谷一卷帛书,“这是观里珍藏的旧籍,记载着百年前玄幽秘境初现的事,或许与念芍的身世有关。”
怀谷展开帛书,上面的字迹娟秀,墨迹却已发黑。
开篇写道“玄幽启,灵珠降,净邪祟,护苍生”。
后面还画着一枚与念芍佛珠极为相似的图样,只是珠子中央嵌着一颗血色晶石。
他指尖抚过图样,忽然想起净灵泉边佛珠与金光融合的场景。
或许这孩子,本就与加固封印的事有着宿命般的联系。
次日天刚蒙蒙亮,安子书已熬好了新的阳芝汤,还备了些干粮和伤药。
老妇人提着一个布包走来,里面除了晒干的艾草,还有几个用红线系着的香囊:
“这是用苍术、艾叶做的,能驱邪避秽,你们带着路上用。”
她特意将一个绣着莲花的香囊塞给念芍,“小公子戴着,保平安。”
念芍抓着香囊蹭了蹭老妇人的手,佛珠的光晕闪了闪,逗得老人笑得眼角堆起皱纹。
封岩将法器装进布囊,银刃斜挎在腰间,魔气敛得干干净净,看上去竟像个寻常旅人。
周道长站在观门口,将三枚桃木钉交给怀谷:“水镜洞天里或许有阴邪蛰伏,这桃木钉能应急,若遇险境,可烧此符传信。”
一行人沿着晨雾中的山路出发,念芍趴在怀谷怀里,小脑袋时不时探出来,看着路边沾着露水的野花。
封岩走在最前面,银刃偶尔会发出细微的嗡鸣,提醒众人避开隐藏的阴邪之气。
山路两旁的树木渐渐变得繁茂,露水打湿了衣摆,带着清冽的草木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