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沉默的洪流

永恒之钥 龙昭樾 2257 字 1天前

“启蒙之种”计划,如同在混沌污浊的信息沼泽中,投入了一枚枚精心校准过的净化片。它没有激起轰动世界的波澜,却以一种近乎生物降解的方式,悄然改变着认知环境的成分。在永恒图书馆近乎苛刻的谨慎操控下,一股沉默而坚韧的知识暗流,沿着共济会残存的毛细血管网络和伪装成偶然的无线电波,持续渗入满目疮痍的地表世界,浸润着那些干涸已久的心田。

时间,在阿瓦隆的绝对静谧与地表的纷乱喧嚣中,以迥异的流速滑过了近两个地球公转周期。

地表,北美大陆,“希望谷”聚居点。

这里曾是“归零涟漪”能量逸散的边缘区域,汇聚了来自东西海岸废墟的幸存者,如同被洋流推挤到浅滩的杂乱贝类。初期,这里只有依靠本能争夺生存资源的混乱,空气中弥漫着绝望与暴力因子。

转机始于一位前社区大学工程学教授——弗兰克·李。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偶然调试一台破旧的、用零件拼凑起来的无线电时,捕捉到了一个极其微弱、信号源飘忽不定的频道。里面传来一个冷静、清晰、不带任何口音的声音,正在讲解“模块化雨水收集与多层过滤系统”的原理。没有高深的数学公式,没有对精密仪器的依赖,只有对流体力学、吸附原理和本地易得材料(废弃塑料、沙砾、木炭)的创造性应用。

弗兰克如聆仙乐,颤抖着用冻僵的手指记录下每一个要点。第二天,他便召集了身边几个尚存求知欲的年轻人,在质疑和旁观中,开始了笨拙的实践。他们挖掘浅坑,铺设收集雨水的塑料布,用捡来的桶罐搭建起层层过滤装置。当第一股相对清澈、异味大减的水流从最终出口滴出时,围观的幸存者们眼中,第一次燃起了并非源于掠夺或恐惧的光芒。

类似的“种子”在世界各地悄然生根。在欧亚大陆断裂的公路旁,流传着利用新型(但对图书馆而言属基础)材料学原理、用钢筋残骸和本地黏土加固危楼的“土法”;在缺乏抗生素的难民营,一些改良自古老草药学、侧重于消炎止血和预防感染的配方被默默分享;在试图重新耕作的土地上,关于轮作以恢复地力、利用伴生植物驱虫的智慧被重新整理,其中甚至谨慎地夹杂了利用特定苔藓和微生物初步吸附土壤中放射性的引导。

这些知识没有署名,没有宣称来自某个救世主。它们就像荒野中自然萌发的嫩芽,凭借着内在的生命力顽强生长。残存的官方机构曾试图追踪源头,但在支离破碎的通讯和遍地开花的“民间智慧”面前,追查往往无果而终。一些务实的地方管理者,甚至开始主动收集这些明显能降低死亡率、稳定秩序的经验,进行小范围推广。

效果是缓慢却坚实的。虽然全球性的饥荒、瘟疫和武装冲突远未平息,但在那些“种子”成功渗透并得到应用的区域,一种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生存率曲线开始出现不易察觉的上扬,为争夺一瓶净水而发生的械斗显著减少,一种基于共同劳动和知识共享的、粗糙而坚韧的社群纽带正在悄然编织。人们开始意识到,除了祈祷和抢夺,还有一种力量可以依赖——那就是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双手与头脑。

阿瓦隆,永恒图书馆核心监控室。

叶舟、艾莉丝、伊森和奥拉夫伫立在巨大的全息星图前。代表着地球的球体上,依旧被大片象征混乱与危险的赤红与昏黄所覆盖,但仔细看去,尤其是在“启蒙之种”重点滋养的区域,已经如同早春的原野般,零星而顽强地冒出了代表稳定与希望的翠绿与蔚蓝光点。

“反馈数据初步整合分析,”逻各斯平和无波的声音在室内回荡,“以‘希望谷’为代表的十九个重点观测点,平均死亡率下降百分之二十二点三,内部暴力冲突事件减少百分之三十四点七,基础卫生达标率提升显著。知识吸收与应用模式符合预期模型,未观测到技术依赖性增长或明显滥用倾向。”

奥拉夫粗壮的手臂交叉在胸前,从鼻孔里哼出一声:“看来咱们这偷偷摸摸撒种子的活儿,还真他娘的有点用。总算不像两年前,出门放眼望去全是人间炼狱了。”

艾莉丝纤长的手指在全息界面上滑动,调阅着更深层的社会心理学数据报告,眼中闪烁着洞察的光芒:“更关键的影响在于心理层面。这些切实可行的知识,赋予了幸存者一种宝贵的‘掌控感’和‘能动性’。当人们发现自己能够通过学习和合作,而非纯粹的暴力或运气,来改善自身处境时,滋生极端主义和绝望情绪的土壤就会自然流失。这比空投一万箱罐头更能从根本上稳定秩序。”

伊森议长轻轻抚摸着银白的胡须,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润物细无声,大音希声。图书馆选择的这条引导之路,其初步成效证明了我们理念的正确性。知识本身并非力量,被正确理解和应用的知识才是。”

然而,叶舟的脸上却笼罩着一层难以化开的凝重。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准的探针,穿透那些象征希望的绿点,牢牢锁定在星图上依旧触目惊心的广阔红色的区域,以及几个正在不规则闪烁、散发出不祥紫色幽光的异常坐标上。

“成效确实存在,但也同样脆弱不堪。”叶舟的声音带着长期精神负荷带来的沙哑,“我们释放的,仅仅是知识海洋最表层、最温和的浪花。而地表某些势力贪婪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海洋深处那些足以翻覆一切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