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对策

在确认加热设备没问题后,怎么就忽视了推送系统呢?

庆幸的是遇见了李建国,否则他们可能会无尽纠缠在同一个问题上,甚至质疑自己的专业性。

秦总工随即下达指令:“迅速组织人员进行解体。”

机器很快就打开了,众人围着仔细检查。

问题虽小不易察觉,不然早有发现。

直到用尺度量时,才发现推送平台确有微弱的失衡,这就使得推送过程 现小的误差,随着时间累积,错误变大,最终导致钢块过度靠近加热炉过热,加上推送棒停顿产生的加热不均匀问题。

看到事情正如李建国所述般明朗化,总工和其他工程师不禁对他的观察入微和分析力表示钦佩。

此前,包括总工在内的他们对高级技术工的尊重略有不足,觉得他们可能只是技能熟练罢了。

然而今朝相见,他们意识到自个儿确实目光短浅,十个工程师合力探索多月也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人一眼便看出了症结。

“李主任,我对你是真佩服。

这个问题缠绕我们三个月,毫无头绪,若非今 的在场,可能还要拖延更多时候。

如果自助设备研发成功,这其中也有你的关键贡献。”总工秦握紧李建国的手,无比激动和感谢。

他的行动还纠正了他们先前对高级技师那种轻视心态。

李建国笑道:“秦工,是不是我们的功劳还需要等待设备开发完毕后来说,我们现在只是找出问题所在,不过想要解决却并不轻松。”

正如他所言,比如推杆不平整的情况并非源于质量不佳,而是由于国产设备的基本标准或铸造工艺的局限。

他们的竞争对手可能能在平整度上达到10分,而他们能做到的不过是3或4分。

并不是不努力,而是能力上有差距。

秦总工程师深思这一点后赞同地点点头:“说得是,我们从前从没想到推送设备竟会有问题。

主要是我们当时的验收并未发现问题。

但现在看起来,我们在制定标准上就已经落后了太多,与进口货明显不在同一级别。”

旁边的另一位工程师也附和道:“我们的设备压根就没有精准铸造工艺,想要改进得提高所有设备的制造精度。

小主,

但我们若想仅靠运气,通过大量生产挑选,无疑将耗费时间并造成材料浪费。”

“让我试试吧。”

李建国自告奋勇地说。

虽然大型推杆这种物件不是钳工车床的擅长领域,然而李建国的”像素眼”至少能像一把测微尺,指导熔铸车间的工人尽可能缩小误差。

“师父,您能行吗?”

秦工的女儿秦晓丹问道。

她的语调带有疑问,但眼中充满期待。

周围的人虽然知道李建国并不是锻工,仍给予了他莫名的信任。

李建国保守道:“应该会有希望,姑且试一下,不行咱们再另想对策。”

他自己并不自负,毕竟具体执行的是车间工人们,他能做的只是一个外部观察员。

此刻并无更好的对策,众人只能信赖李建国的好奇心和勇气,决定让他说干就干。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因为他在研发中并非主要角色,所以首先要向他讲解推动设备的技术细节。

李建国以其独特的技艺,不仅理解和操作机器运转自如,就连这些零配件也都一目了然,甚至还能发现改进的余地。

然而,主体装置已完成,改动对设备运行帮助有限,因此他选择了照原定设计开始锤锻。

与李建国协作的是熔铸车间的一名八级大师傅,全车间也只有三位而已。

八级工果然值得信赖,在李建国的协助下,两次锤锻就锻造出一枚达到要求的推杆。

秦总工程师及团队紧锣密鼓。

那天夜晚全员加班,组装设备后,第二天黎明时分就展开新一次测试。"

李建国依然在一旁观摩,待一整个测试环节结束后,尽管坯料尚未出炉,他已经确信加热步骤已经顺利完成。

不出所料,三段式加热炉顺利排出光洁完整的钢坯,色泽与采用进口设备加工的效果如出一辙。

“成了!我们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