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铁营就一直待在玉峡关附近,不过铁营把大营的位置从玉峡关转移到了往西五里处风子岭万佛寺一带。
因为这玉峡关四通八达的从好几个方向都可以过来,且适合大规模部队的行军,所以铁营为了避免被官军突袭,所以就从玉峡关撤了出来。
铁营从玉峡关撤到风子岭万佛寺后便开始着重进行内部建设,说白了主要就是处理后营那帮辽人的问题,这地域矛盾从古至今都是非常尖锐的,直到后世网上都一大群地域黑。
况且在当下这个十里不同音的古代社会那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同为汉人,但由于生活习惯和民情风俗的不同难免互相之间会搞摩擦。
孔有德他们这群辽人高层虽然被王铁他们搞定了,但他们手下的那群底层辽人倒还得费一番功夫。
可别不把这些东西当回事,这铁营在日后肯定是会有源源不断的外省人加入,而随着战争的越来越残酷,且长时间不返回陕西的话,铁营的陕人比例将会急剧下降。
而到了那个时候铁营高层的基本盘将会完全丧失,所以铁营的高层必须得学会适应接纳外省人的加入,要学会海纳百川包容万象而不是在陕西乡党那个小圈子里圈地自萌。
王铁到底是个穿越者,他上辈子走南闯北的打工去过很多地方,乡土观念相对较为淡薄一点,所以在看到了铁营陕辽冲突之后,便决定未雨绸缪的做点改变。
首先第一点就是在营中禁止各种地狱黑的言论,谁要是拿地域笑话来涮别人的话,不论官职高低,抓住就是抽嘴巴子,情节严重的打板子关笼子!
在当下的大明朝舆论上对辽东人的地域黑也是非常的严重,这种舆论风气自然也就带到了铁营里面来,王铁在后世因为出身某平原省份的原因,也是饱受地域黑,自然对这种恶劣现象要出重拳整治!
第二点就是将铁营的“官话”陕西话给改掉,改成大明朝的正统官话《洪武正韵》。
这古代也是有普通话的,明朝的普通话就是以朱元璋老家江淮官话为基础改编的《洪武正韵》,这皇帝出在风阳自然也就是说江淮官话,等到那天陕西人得了天下,官话也就是陕西话了。
不过明代《洪武正韵》并不是进行全国推广,而是在读书人这个群体中推广,泥腿子还是不用学习的,毕竟读书人要做官且时不时远游,所以为了避免语言不通那就必须得学习明朝官话。
王铁也充分考虑到基层士兵的需求性,所以也就没有强行在基层士兵中推广,只是要求管队以上的军官必须得学习《洪武正韵》,以后在公开场合不准讲方言,必须得讲官话,否则罚款。
王铁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消弭铁营中的地域差异,只有讲着同样的话,才能使铁营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快速的融为一体。
...